欢迎您来黔南人才网

手机APP
当前位置 首页 > 职场薪闻 > 其他频道 > 最新资讯 > 清退35岁以上基层员工,早已是职场公开的秘密
清退35岁以上基层员工,早已是职场公开的秘密
作者:www.0854job.com/ 时间:2019/1/17 阅读:1388次

曾几何时,光鲜亮丽的高档写字楼成为很多高校毕业生内心向往的地方,他们无一例外地幻想着,有一天能够踏进这样的写字楼里,做着体面的工作,从此事业人生平步青云。

可惜我们只猜中了开头,却猜不到结局。

这两年职场上历经的激荡与阵痛比以往来得似乎更为猛烈一些,我们来看一组数据:

2016年,亚马逊员工平均31岁,谷歌员工均龄30岁,脸书员工均龄28岁......

而均龄38岁的老牌公司IBM,不久前被ProPublica 报道说,2017年这家公司采用各种办法裁减40岁以上的员工。

我接触过不少年近中年的咨询者,在初入职场的时候,他们抱持着单纯而美好的想法:“只要我好好干,单位就不会亏待我。”

因为这样的自以为,多少人正一步步滑向被动而无力的边缘。

1

15年HR的肺腑之言

“年龄歧视是职场公开的秘密!”

“这份工作我实在不忍心再做下去了。”

不久前,在一家大型集团担任人力资源总监的朋友Becky向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。

原来,和很多行业类似,Becky所在的集团正在对35岁以上的员工进行裁员,作为人力资源总监,Becky每天都要召开部门会议,安排与部署员工面谈与劝退工作。

“我发现,人事有时候做的真不是人事儿。”Becky坦言,看着一个个曾经和自己共事多年的老员工不得不面临出局的境遇,Becky不免脊背发凉,但作为员工的她,面对集团高层决议只能选择服从。

“年龄歧视基本上是我们这个行业公开的秘密了,”Becky说。

根据Becky的描述,事实上,近几年来,很多公司都在进行裁员,尤其是清退35岁以上的中年人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。“这些事无时无刻不在发生,无人不知,而清退的真正理由和解释只有一个,那就是年龄。”

“干了这么多年,怎么会没有感情?难受啊......”每天都要和裁员名单里的员工面谈的Becky,每次听到对面的裁员对象说出这样的话,会情不自禁地鼻子一酸,眼眶突然热热的,她只能转过脸去,试图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。

“很多企业尤其是有些年头的企业,就像一台台运作不良的机器;而那一个个裁员名单对企业来说就像是生锈的零部件,需要尽快更换。可对于我来说,这些名单更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家有口的同事啊.......”

Becky顿了顿说:“我们都要为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,我现在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自己,因为今天这些被劝退的人,很可能就是几年、十几年之后的你和我。”

2

小心,忙碌是职场最大的陷阱!

个别读者看了我的一系列文章之后,总会质疑这些故事乃至人物的真实性,他们会向我问这样一个问题,那就是:“老师,你是在危言耸听吗?”

我多么希望,我写下的每句话都是“危言耸听”!

事实上,我们今天所在的职场及行业环境,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阵痛,而这些冲击与阵痛的背后推手恰是我们引以为豪的高科技。

对很多适逢时代变革的职场人而言,我们需要尽快直面这些冲击与阵痛,并从他人的轨迹里得到一些经验与教训,这不仅是我这名职业生涯咨询师的期望,更是很多前来求助的职场中年朋友们最热切的期望。

按照很多咨询者的话说,他们前半段的轨迹已经如此了,后半生更是一言难尽。

1、小心跌入“忙碌的陷阱”:成果全部消失,错误不断积累

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,那就是为什么你身处工作时会干得乐此不疲 ,可一旦结束后仔细回想,又觉得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做?

或许,你每天真实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:

从你踏入办公室起,很多工作向你扑面而来:一堆的文件单据需要你及时处理;上司临时交办的任务一件压着一件,件件都很紧急;客户那边等了你二十分钟,要和你核对对上个月的数据好开发票;供应商那边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打过来,不停地问你货款的进度到哪一步了......

你会发现,你手头的工作并没有什么难度,而让你高度紧张丝毫不能松懈的在于,这些工作无法让你掌控节奏,渐渐地就会剥夺你对未来的控制感——每天也不知从哪里来了这么多工作,你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搞定,结果还来不及思考总结,另一个任务随即而来。

我记得自己看过这样一个精妙的比喻,那就是很多工作内容的设计,像极了一款名为“俄罗斯方块”的经典游戏。

只要你开始玩“俄罗斯方块”游戏,你会发现你永远停不下来:一些方块好不容易消除了,新的方块又冒了出来;一旦你出了一个小小的失误,那些方块就无法及时消除,结果越堆越多,直到游戏结束。

很多人的工作局面就像这款游戏:成果不断消失,错误不断累积。

2、是什么让你深陷低价值工作无法自拔?

事实上,俄罗斯方块游戏之所以风靡,据说是因为它精准地契合了“无脑游戏”的设计要求:规则简单,无门槛、入手快,新人只需要30秒就能掌握游戏精髓;目标清晰(消除),玩法简单(移动旋转),同时反馈及时。

在这种游戏制度的设计下,你发现你自己的期待变得越来越低:因为你压根不要指望取得不错的局面,你随时随地都在应付混乱,直到把自己变成一台精准的机器。

如果你能理解这里面的道理和原理,你就不难明白很多人深陷职场困境的深层根源:

读书时没有好好学习,导致专业不精成绩一般,择业时受制于客观条件限制,只能选择一些门槛低入手快的工作,例如客服、销售等;

贪图省力不肯动脑,永远在等待领导的指令,沉溺及聚焦于及时反馈中,每天大脑里想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:这个月开了多少单,能拿多少提成;一旦没有完成任务,则无比焦虑无力;即便完成了任务,下个月又有新的指标和压力,一刻不得停歇;

总认为自己干好一件事足矣,对新鲜事物无暇顾及甚至排斥,看不懂如今的流量思维、KOL、內容创业......对时下发生的事情不管不问,似乎活在一个套子里,每天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;

等等。

长此以往,你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永远都做不完,每天疲于应付;而一旦面临失业,则无比恐慌,因为除了手头的工作,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出去还能够做什么?!

3

学会工作,成为工作的“设计者”

工作中,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与警觉,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,不要每天被动等待别人安排我们的时间,我们要努力把控自己的工作节奏,让其他人配合你而不是主宰你的工作。

在开展工作的时候,你不妨思考以下几点:

资源:你需要明确自己的能力及特质,以及你打算做到多少分,在多长时间内完成;

顺序:设计或重新安排一个能在最短时间内聚焦最核心业务的顺序;

借力:凡事不需要亲力亲为,可以的话找眼疾手快的人帮你完成。

举个例子来说。

曾经有位咨询者Caro是一名企业财务人员,让她苦恼不已的是,她特别希望早日接触到财务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税务筹划、报表分析等领域,无奈事务繁杂,一直深陷忙碌,不知如何梳理工作。

我给她提供了如下建议:

资源:经过分析,Caro对数据敏感度高,短板在于和人沟通时变通能力较弱,做事有些死板,她打算日常工作做到八十分就好,希望这些工作占用的时间小于四个小时;

顺序:我建议她将工作重新排序,每天中午一点到两点这段时间集中处理报销单据;早上最高效的时间用来处理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,例如成本核算、报表分析等;下午到傍晚的这段时间集中处理和外界的对接工作,例如对账、去税务局等工作。

借力:由于工作顺序发生了调整,需要借力才能高效完成。因此我建议她明确报销时间,比如每周二四固定几点处理报销工作;同时建议她将部分工作进行分解,例如和其他部门沟通的任务(例如催收账款)交给部门新人去做,等等。

一年多过去了,Caro如愿接触到了财务领域中的核心工作内容,同时也被提拔为财务主管。

4

给职场朋友的五点建议

1、如果可能,还是要好好读书与学习:高起点高学历带来的职业机遇不同,接触的环境圈层包括未来的眼界,都会大不相同。

2、如果可以,尽量多学一门技艺:对于很多没有资源背景的普通人而言,所谓“天荒饿不死手艺人”,问题在于你要沉下心来,将技艺磨练纯熟,切不可情绪用事半途而废。

3、工作不仅仅是提升能力的地方,更是磨练我们的脾性、历练我们心态的地方,职场中的核心要素无非两点,一是做事,二是为人。

两手都要抓,两手都要硬:你一旦走出职场走向市场创业或做点自己的事情,这两点至关重要。

4、做任何工作之前,都要尽快熟悉整个领域,找到该领域的价值核心: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机会,合理安排工作分工及节奏,积极主动地接触并处理那些核心工作。

5、记住,企业的本质是盈利,而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就是一种交换:总有一天你会明白,再深切的情怀也无法逃离市场规律,你要时刻审视自我,永远都不要把公司当做家。

“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:傍晚时分,你坐在屋檐下,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,心里寂寞而凄凉,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。当时我是个年轻人,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,衰老下去。在我看来,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。”——《沉默的大多数》

5

1987年,那会,大街上还能买到几毛钱的棒棒冰和1块钱的沙示汽水。

有一名当了5年校办企业经销部业务员的老干部,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,载着橡皮、作业本、铅笔、汽水和冰棍,奔忙在一次又一次的送货路上。

六月的天气,烈日炎炎,他每次搬汽水都要小心翼翼。因为玻璃瓶一旦碰烂了,他不舍得。

这个小小的经销部,让他见识了从古到今都亘古不变的现实——孩子们永远都是爸妈掌心里的宝贝。

所以,当一个儿童营养品代理的机会摸上门来的时候,他毫不犹豫地嗅出,这将是他,未来数年可能做大这个小小经销部的唯一机会。

这一年,他已经44岁。人生半坡,但是他不认输。

他把经销部的钱拾掇拾掇,凑了十来万。再向分管局长打报告,要来了10万块。东拼西凑的创业生涯正式开始。

他没想到,两年后,他一个百人小厂,居然拿出了8000万,兼并了杭州罐头食品厂,正式成立了一家公司,叫做娃哈哈食品集团。

他叫宗庆后,一个不甘人后的男人。

大多数体制内中年人准备混日子到退休的年龄,他却做了另外一件事,破釜沉舟,创业转型。

巧的是,整整20年后,一个倒霉透顶的中年人也开始了他放手一搏的第一天。

前半生,他在雅虎做了9年架构工程师,人生平平无奇,升迁无望。

向心仪的Facebook投递了简历,不过貌似HR并没有瞄过几眼。他陷入了困境,也许只能靠二手书学回来的编程技术做个软件来自娱自乐了。

他想也想不到,5年后,那个投简历石沉大海的公司,花了190亿美元收购了他这个半玩票性质的软件。

这个软件叫WhatsApp,他叫简·库姆。

他也有过一个近乎绝望的时期,那年他离开雅虎,33岁,茫然无措。

之所以谈起这两个“大器晚成”的中年人,是因为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特别火:

“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,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嘛去了?”

答案纷呈复杂,但终究离不开一点:35岁以上的人,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狼狈。

他们坦然地面对着,有点焦虑、有些倦怠、也有无数改变现状冲动的人生。

6

那些头发白了、身体乏了

心态倦了的35岁

曾经有一句古诗云:自古美人如名将,不许人间见白头。

所以,亚马逊员工平均年龄28岁,谷歌30岁,华为27岁……整个互联网行业,26岁。

不要说白头,连秃头都没到来,可能就已经在公司平均年龄上拖了后腿。

无可否认,在新兴行业,尤其是互联网行业,35岁已经是很老的人了。

这时候,他们一般都做上了技术骨干,管理中高层。底下带着十个八个手下,过上了似乎是最舒适的日子。

代码早就敲腻烦了,重复的日子过得有点慌张,但求在忙碌的日子里多熬几天,这份表面的努力能够成为下一年加薪的砝码。

每一个年近35岁的老鸟内心都明白,自己的性价比早就不如90后。

别人能996,能熬通宵,能喝汽水,能半夜吃完宵夜继续加班到天亮。

而自己呢,每当6点下班,就开始想着孩子的功课谁辅导,第二天的饭菜怎么办,以及喝多少公斤的枸杞能补回熬一夜通宵的损伤。

更可怕的是,积累了那么多年的经验,不知道怎么突然就变得不名一文。

搞Java,C++十几年了,项目老板却突然说,所有代码要改成Python。无奈,拿起一本砖头那么厚的书,自己已经啃不下去了。

很多人不会明白那种感觉。

仿佛一根橡皮筋松了很多年,突然要绷紧了,却发现自己完全没掉了弹性。

看着头顶,总是会觉得有一柄悬在头顶的达摩克斯之剑,随时招呼都不打一句,就直接刺破自己自以为是的岁月静好。

这个时候,终究是不得不感叹一句,人是战胜不了自然规律的。

头发是无论如何要白,精力是毫不犹豫地分散,拼搏的心是不知不觉地消散。

这根本的原因,倒也不仅仅是身体的每况愈下。更多的是一种职业倦怠感,被“重复”两个字给放大得刺眼。

再加上,前有房贷每个月发短信催款,后有小鲜肉随时准备把自己拍死在沙滩上。

两头夹击的焦虑,是35岁的职场人最灰暗的底色。

正如王小波在《黄金时代》的一段描述:


后来我才知道,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,人一天天老下去,奢望也一天天消失,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。

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。

7

35岁以上的人

在用另一种姿态和生命和解

一线公司的裁员,总是让人瑟瑟发抖。

自从2007年联想裁员的消息,随着一篇煽情的文章广为传播后,大家似乎渐渐接受了中年人就随时准备失业这个事实。

企业不是慈善堂,老板再深情也会跟你论成本。

这是非常残酷的事实,却一点都不值得惊讶。但是,人是活的,出路总归是有的。

有的人,开始谋求降维出击。

比如,BAT的一线技术骨干,到普通创业企业里面做CXO简直是绰绰有余。

从万事有支撑,到无序又混乱的小公司里面从头打拼,也许累一点,但至少能有个盼头。

我离开网易之后的几年,陆陆续续遇到了很多从网易出来的厉害人物。他们都在游戏圈子里面浮沉,大部分都成了主策划、主程序,甚至项目负责人。

人事部甚至最喜欢拿他们的简历出来炫耀,把照片放在公司主页简介里面,还写明了,咱家的某某,以前参与了大公司几十个亿收入的大项目。

这种看似降维的方法,实质上风险也挺大。

不少人熬不过半年,就被毫无秩序的工作流程,懵懂无知的实习生,以及无力招聘更多高级助手的困扰给弄得身心俱疲。

一句话,降维了,你就什么都得干。

而且,还得承载着全公司对你莫名的期待感,乃至做错点什么,就会觉得实在有负于简历里面写的那些金光灿灿的日子。

有的人,开始谋求一份安稳的工作。

不久前,我听游戏圈的老鸟说,十年经验的前端主程序,一个可以说是摸着游戏开始人生职场第一步的人,居然跑去做养老事业了。

一点都不奇怪,毕竟现在中国已经陷入了老年化社会,养老事业反而比更多行业有着想象力。

改行之后的人生,听说挺自在的。搞养老行当的集团,国企、大公司、有的是钱。

35岁在里面真的不算老,不但不算老,甚至还已经是管理层里面的小年轻。

他现在最大的困惑,就是每天打交道的人,从能够勾肩搭背去撸串的同龄兄弟,变成了必须恭恭敬敬严肃认真对待的老先生。

大国企有大国企的安宁,毕竟一个中年人,配一个中年气质的企业,才能给上有老下有小的一群人,更加温和的感受。

还有一些人,会主动做好退休的准备。

该理一理的存款、基金、股票,赶紧理顺。该买下来的学区房,不再犹豫。

把十来年工作的积蓄好好地翻查一下,突然觉得原来所谓“财务自由”并不是太遥远。

虽然房贷交款的那一天还是有一点微微的心痛,但是经过周边二手房中介的时候,又会有一点点意得志满。

35岁的那一批人,其实更大的焦虑来源于,理财和养老的那笔钱,在这漫漫熊市里面到底如何安放。

一旦有了更安稳的睡后收入来源,哪怕一朝被清退,拿着十几个月的赔偿金,游历世界,弄儿为乐,也不见得多么的丢人。

生活的期望值,其实有很多层级的标准。

你可以送孩子去国际幼儿园,刷黑卡,开宝马。你也可以将就一个小区的公立幼儿园,出门地铁,买菜做饭。

更重要的是,和一些生活发生变化之后的不适,磨合、和解、修好。

人生的喜乐,还真的和物质成不了线性关系。

马云排在胡润富豪榜榜首,说还不如拿91块钱工资的时候快乐;

王健林坐拥上千亿资产,却说自己一无所有。

也许他们是开玩笑的,但是35岁的中年人应该明白,这个年龄阶段就该用另一种姿态,和生命去和解。

8

哪怕35岁以上

依然可以搏击长空

关于三四十岁,有一个很好的形容: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。

所以35岁其实是个相当理智而成熟的年龄——有商业嗅觉,有思维深度,对人情世故也能洞若观火。

所以,有的人会选择改行。从一个技术人员,变成一个技术讲师;

也有的人会选择技能变现,把一技之长变成赚钱的行当。

35岁,至少是一个可以做自由职业者的年龄。

毕竟,现在的社会,每一种工种里面的小分工,都能成为一个独立供应商。

就像我特别要好的一个前同事Rainy,她以前只是一个给公司写后台代码的技术总监,就职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都是在写着业务后台这个非主流的产品。

想不到,最近跟她吃饭,她聊起自己准备做一个随时可以像U盘一样插入到任何一个公司的后台产品。

只要那个客户公司每年付费几千到几万元,就可以拥有一个不需要聘请技术人员维护的全面的技术后台。

“这样的产品,对于中小企业来说,简直是救命之宝!”

她兴奋地描述着,

“你看,现在多少公司请得起运营,请得起销售,就是请不起程序员啊!”

我替她高兴,这个项目已经拿到了天使轮融资,成为她开始离职后新事业的第一步。

这个第一步,仿佛就是宗庆后44岁那年,停下搬汽水的双手,开始谋划着儿童营养液市场未来前景的那一刻。

仿佛也是33岁的简·库姆,在投给Facebook的简历渺无音信之后,拿着一台最新的iphone,想象着未来不用打电话就能实现社交通讯的场景,策划着自己的Whatsapp什么时候可以搬上苹果商店。

这些故事,也许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。

它们,为35+的那群人,造就着一点一滴的人生愿景,也铺划着一条条有无限可能性的道路。

就像刘杰的《中年危机》里面诠释的:

生命的形式是空泛的,但我们却要脚踏实地;

生命的本质是荒诞的,但我们却要假戏真做;

生命的真谛是虚无的,但我们却要信以为真。

人生本无危机。

更普遍的,只是我们错误的自命不凡,和错误的妄自菲薄。

来源:www.0854job.com/
热门推荐